胡春辉:再游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发布: 2015-11-08 11:02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信息 | 查看: 251次
记得10年前,我从北京乘飞机到达张家界是当晚的9点多,沿途风景当然没有看到。第二天去了黄龙洞,在该市呆了两天,匆匆结束旅程回到老家,给我的印象不是很特别。
想不到10年之后,从番禺回老家,再从老家到该市却让我对这里的印象与以往不同,我想是自驾游的乐趣使然。
进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魏巍提写的“奇峰竞秀,仪态万方”牌匾,与雄伟壮观、风景绮丽的景色浑然一体,越往公园深处景色越美。
张家界的知名度很高,而更令人怀念的是公园景区,张家界仅是一个地名,景区会有更多的情怀。
在车进入公园沿途看到全是山峰雄奇景观,感觉整个公园沉静淡雅,心里有一种暗暗的激动,在“千山一面”的今天,景区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素颜确属难得,景点是自然界的产物,守住青山绿水、雄伟奇观,整个公园闲散舒适,非常适合人们旅游居住。
有人比喻湘西似一把巨大的伞,五陵源是伞轴,张家界文化是伞骨,优美的自然风光是伞面。若去张家界旅游仅是登天子山,不去了解一下当地文化,那是很大的遗憾。我去寻访古民居最有代表性的黄石寨、杨家界和袁家界,这里天人合一的奇山风格可见一斑。青山,绿水,木屋,吊脚楼,自然与人和谐共生。那屋子外面看上去淡雅自然,里面却幽暗深邃,彷佛在讲着悠悠的岁月故事。
天子山,人文风俗和山水完美的融合了,显得那样的和谐和安详,能带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来到这里你会莫名的感觉到一种倦鸟归巢的感觉,这里是那样的温馨,让人不觉想要在这里安家,想要在这里生活。杨家界,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乡土的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文化为特色。
到张家界,你会强烈感受到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谚语的真谛,这里的山水除了走出了数不清的举人进士状元,还曾养育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贺龙;有励精图治、造福黎民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海南省省长汪啸风、中顾委委员袁仁远;还有不满封建压迫、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向王天子向大坤、一代枭雄覃后王;还有驰骋沙场、战功显赫的忠臣良将贺鹏飞、刘明灯、著名武术家杜心武、清福建水师提督孙道仁;有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捐躯的革命先烈贺英、贺满姑、贺锦斋、覃辅臣、佘惠、贺桂如、覃子斌、宋德清、于兆龙、王炳南等;还有潜心钻研、在某一领域有独到建树、贡献卓著的专家 、学者,“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陈能宽、地质学究田奇、经济学家卓炯、杰出书画家谷梅桥,个个如雷贯耳,想要了解这些大家,不可不去一趟。
文化是无形的,需要慢慢体会。张家界的美就在眼前,如著名作家金庸所言“灵峰奇景重之保之,千秋万载共民乐之!”我登山那天看到传说中的云海,五指山感觉彷佛披了一层轻纱,云里雾里,有种朦胧的美。每一座都很有来历的山峰和奇松,傲然屹立,那气场足够让人仰视,我感觉在此漫步,呼吸着绝美的空气,仿佛做了一次身体的放飞。
无论是喜欢慢慢品味的老人,或是求知若渴的学子,无论是喜欢攀登的勇士,还是钟爱休闲的文艺青年,在张家界,能找到让你流连忘返的东西。
我感觉美不胜收的山山水水,把感叹号留在原地,带着一堆问号回家,我对张家界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我想了解沈从文笔下的故乡与我看到的是否一样,想看张家界的杰出代表卓炯如何发迹,想窥探深山里那默默等待熬尽青春的他的心事,想去重温苗家菜、臭豆腐……当行过万里路再读万卷书,那么感觉肯定会不一样。(胡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