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公交改革历程:公交改革增彩张家界
发布: 2015-12-25 15:20 | 编辑: 张家界 | 来源: 旅游信息 | 查看: 298次
12月22日,首批60辆新能源公交汽车正式在市中心城区“上岗”,这是我市公交史无前例的改革大事,更使多年来我市公交格局无序、车况破旧、市民满意度低这一局面成为历史。
自去年起,我市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快速推进,成立了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新的公交运营体系,变个人承包为公车公营,不断取得新成果,到明年1月份,253台新公交将全部到位,为老百姓带来更多便利。
在市中心城区和武陵源区,公交车将成为街头一道靓丽风景,人们站在车水马龙的路边,会看到美观大方、宽敞明亮的新型公交车穿梭往来,它们将成为一条条流动风景线,与这座美丽的城市更加匹配!
作为全国地级市仅有的实行城市公交私营化的城市,过去我市公交行业究竟存在哪些顽疾?我市又是如何大刀阔斧改变现状?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背景:私营,种下了公交弊端的劣根
据知情人介绍,早在1986年市公汽公司成立之时,公交车并不姓“私”,而是采取公车公营的管理体制。所谓“公车公营”,即公交车辆由公汽公司负责经营,公交司机也由公汽公司统一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服务质量的好坏与每位司机的工资收入牢牢挂钩,司机并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却在为乘客服务上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
但2001年后,我市公交发展走了弯路,特别是在公交私人承包经营后,更是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
公交车拒载、乱停乱摆、驾驶员言语粗暴、态度恶劣等现象时有发生,市民和游客意见较大,行业管理部门和公汽公司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当事人也进行了处理,但在私利的驱动下,此类现象依然存在。”市运管局纪检员、公交运营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刚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公交私有,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分析,公交驾驶员由车主聘用,加上未经过专业培训,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较低,是导致公交服务质量提高难、车容车貌难整洁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车主把经营公交作为一种投资收益手段,关心营运收入多,关注公交服务质量少,关心客源班次多,关注安全运营少,尤其是个别驾驶员安全操作不规范,违章及疲劳驾驶严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是由于公交车是车主自行购置的,购车时普遍选择价格低廉的公交车型,在营运中又不注重维修保养,以致车辆破烂不堪,尾气排放严重超标。
此外,自公交私有化后,经营车主多次对公交车辆及其线路经营权进行炒卖,反复抬高车价,导致数万元的车辆已炒高至40万—70万元不等,存在很不稳定因素……
改革:步履蹒跚近10年终于迈进新征程
“从全国来看,实行公交私有化的城市,无一例外都陷入了发展困境。”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广大市民的企盼,2005年,市政府收回了公交经营权,但已无法恢复公车公营,只能实行经营权与车辆产权相分离的挂靠承包经营管理体制,并每年财政拨付350万,填补市公汽公司经营亏损,维持运转。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我市公交多年来存在的纷繁复杂的弊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未使“公交私有化”的劣根性得以铲除。
“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城市公交事业,怎么能走私营承包的路子?”多年来,无论是在全市工作部署会议上,还是在两会期间,无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基层群众,让公交回归“公益性”的呼声逐渐增大,公交改革势在必行!
公交行业一片乱象,究其原因是公交私营体制的存在,这也是公交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找到症结后,2014年,市政府成立了前期工作班子,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到湖北十堰、株洲、岳阳进行学习考察,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拟定了《市中心城区及武陵源区公交运营体制改革方案》(草案),提出了以实现公交回归“公益性”的工作目标,打出了“整体收购、提升管理、更换新车、公车公营”等一系列的组合拳。
今年9月30日,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授牌成立,通过公交经营体制改革,倾力打造“绿色公交、便民公交、智慧公交、幸福公交”。我市公交事业改革在步履蹒跚了近10年后终于迈进新征程。
据介绍,改革过程中,要让253辆公交车车主退出经营,组建新的公交运营体系,对市公汽公司实行改制,这其中每一步都牵涉到每一位承包车主和市公汽公司职工的利益,困难重重。
对此,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相关部门迅速出击,召开市公汽公司及其职工会议,对公交运营体制改革进行宣传发动,争取社会各界的拥护和支持;成立相关工作小组,从今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开展收购谈判、签订协议、资金筹措、组建公司、购置车辆、设施建设等工作;采取“一对一”结对的方式向公交承包车主做思想工作。
公交改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同样牵动着市领导的心。9月6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志刚带领财政、交通、规划、交警等单位负责人深入市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市公汽公司进行调研,并与一线公交车业主代表就改革问题进行座谈;9月30日,市委书记杨光荣为市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授牌,并视察和试坐了新能源公交车样车。
一个个举措力度空前,体现着市委、市政府推进公交事业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凝聚着所有参与改革者的共识和努力,昭示着我市公交事业在运营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步入辉煌的前景和期待。
截至目前,已有160辆公交车承包经营者签订了《合同解除补偿协议》,支付车辆收购补偿款、燃油补贴款、2015年公交低票价补贴及老年人免费乘车补贴款共计约1.2亿元。
蝶变:我市公交行业将呈现全新面貌
“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后,我们将不断强化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确保让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社会认可。”据周刚介绍,改革后的公交行业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都会得到明显提升。
绿色公交覆盖率达100%。据了解,我市首期购置8.2m纯电动、10.5m油电混合型新能源城市公交车200台,新能源公交车覆盖的区域包括张家界中心城区、武陵源城区。绿色公交的总数量达253台,绿色公交的比例为100%,新能源公交比例达80%,将彻底改变市中心城区及武陵源区公交车辆破烂、污染严重等现象,实现行业形象的提升和城市品位的升级。
“公益性”得到充分体现。改革后,在公车公营经营模式下,将以满足公众出行需求作为出发点,公交优惠票价、特殊群体免费乘车、公交IC卡等各项惠民便民政策将得到全面落实,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将更加便捷。
公交线网得到极大优化。据初步规划,到2020年市中心城区公交线路将由现有的12条逐步增加至29条左右,线路里程由179.6公里逐步增加至424.6公里左右;武陵源区公交车线路由现有的5条逐步增加至9条左右,线路里程由59公里逐步增加至141.9公里左右。届时,景区与城区、景区与景区将实现公交直达,我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由7.38标台提高到10标台以上。
运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公交线网,投入新能源公交车并运用信息出行平台和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50%、运行正点率达70%、车辆进场率达100%,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职工待遇得到逐步改善。在新的公交运营体系下,将充分发挥职工主动性,全面落实职工各项社会保障,解决过去职工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低等问题,促进公交企业健康发展。(周密)